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溫哥華資訊

溫哥華地產

溫哥華教育

溫哥華財稅

新移民/招聘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緊張焦慮的年輕人,正在超適應症使用心血管藥物

QR Code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


當一個人的身體必須靠藥物來被社會接受,反而遮蔽了真正的社會病因。

配圖 | 《二十不惑》劇照


表演大課下課前三分鍾,我摸出了普萘洛爾的小藥瓶。

這是我第一次網購心血管藥,沒有權威的醫囑,我只能在互聯網上尋找一個適合我的吃藥方案,很像小馬過河的現代版——小馬吃藥。吃一種讓我不再感到緊張的藥。

小小的藥片滑進胃裡,我的呼吸很急促。我期待著它生效,按住我緊張到嚴重抖動的軀幹,壓住我所有想要逃跑的思想。

四十五分鍾後,我站在錄出鏡作業的場地裡,上上下下確認著自己。

手沒有抖、聲音沒有顫、心跳正常。

我深呼吸幾次,告訴同桌可以開始錄制了。

我一反常態地積極,讓她露出了驚訝的表情。

2016年秋天,我剛上初三,我無數次在上課時用美工刀劃破皮膚,短暫的刺痛會幫我驅散情緒的浪潮。

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因為我的周考成績從年級第三退到了第十七,物理老師在講台上開我的玩笑。我很想哭,可在課堂上哭實在丟臉,所以我在桌子下割自己。手痛的時候,人的情緒反而平穩了。

我總是穿著長袖,沒人會注意我的自傷。經常在外面打麻將的媽媽也不會突發奇想掀開我的袖子,除了麻將,她的關注都給了工作和我上幼兒園的表妹。

我不想打擾她平靜的生活,可心理痛苦和學業壓力終究是一個14歲女孩難以獨自承受的,我還是主動告訴她:我好像病了。


媽媽帶我去了華西醫院。醫生說我是“雙相”,不僅得吃藥,還必須得住院,我主動接受了藥物,也迎來了人生第一次休學。

醫生和家人都說:“藥對你是有用的。”

我自己也相信這一點,因為吃藥,我可以保持情緒穩定,不會再哭到心臓疼。

但藥物帶來的負面效果,悄然占據了我的生活。


我變得嗜睡。每天晚上吃完藥,我的腦袋就像被塞進一團棉花裡,還在寫作業就困得睜不開眼;早晨媽媽又吼又拉,我才能起床,勉強拖著身體去上學,還要賴在汽車後座補覺。

媽媽對這些變化視而不見,她只會數藥片,計算我的服藥進度,計算下次去華西復診的日子。

但她並不知道,我會當著她的面,在醫生面前小心翼翼地調整自己的表現——如果我想要減少藥量,就讓自己看起來更精神一些;如果我想多拿點藥,就讓自己顯得更消沉。

操控藥物,就像是在操控媽媽對我的關注。

媽媽看到我吃空的藥盒會陷入自責,於是我們家就開始貫徹斷舍離,我的藥吃完一板就扔一板、吃完一瓶就扔一瓶,絕對不會再堆積。

2016年的一個晚上,我在病房的衛生間洗漱時,突然感到撐不住身體,意識變得模糊,我試圖抓住什麼,卻只能感受到空氣,眼前的世界像被濕布擦過的黑板,最後的知覺是地板、褲腳冰冷的觸感。

當我緩過來時,已經躺在媽媽睡的陪護床上。媽媽問我怎麼回事,我說不知道。我只記得肌肉癱軟到無法自控的茫然感。濕漉漉的褲子在證明,我失禁了。

夜班醫生說我是鋰中毒了,給我減了藥。

藥物的力量第一次讓我恐懼。它不僅能控制情緒,還能輕易地讓身體失去掌控。
不錯的新聞,我要點贊    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,等著您的高見呢
上一頁123456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0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.0018 秒